行业新闻——行业资讯
瀏覽:
2012年01月30日 | 行业新闻 | 打印 | [返回列表]
在艺术领地开垦财富(图)

摘自:每日新报

 

在一间可以成为“书房”的办公室里见到杜耕,打破了我对于艺术品的收藏家、策展人的一贯印象。杜耕很年轻,儿时的梦想是当一个出色的艺术家,可他现在却成为了一位商人,并且是位成功的商人;没有成为艺术家,反成为艺术品的收藏家。如今他拥有自己的美术公馆、拍卖公司以及珍贵的艺术藏品,与著名艺术家合作,事业道路越走越宽,而起步的时候,他是从“狭窄”中走出来的。

 

从CEO到小老板

 

杜耕出生于艺术世家,自幼就对艺术有着无限的热情,父亲是本市知名的国画家。在儿时就感受着艺术的氛围,并受父亲的熏陶开始学习画画,儿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,但是他大概没有想到,自己会成为一名商人,而且是从事艺术品生意的商人。

 

1995年,杜耕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毕业,当时他的专业叫做视觉传达,也就是商业设计。毕业后的4年,杜耕先后在天津、深圳的两家设计公司任职。他总说深圳对他的影响很大,在深圳的3年中,他利用工作之便走遍了全国各地,在深圳那座充满积极火焰的地方,不但锻炼了杜耕的工作能力,也让他点燃了自己的创业激情。

 

1999年,因为父母年龄大了,杜耕从深圳回到了故乡,同时他也看中了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回家4个月之后,他投资50万元注册了鼎天文化传播公司。

 

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,杜耕承受了巨大的压力,他说那个时候每到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,他就像电脑死机了一样,完全没有活力,经常要把车停在路边休息一下。这一切都源于他自己的心理压力。在深圳公司做CEO的经历,让他一度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可是当自己成为经营者的时候,业务发展、成本付出、人员管理,每件事都压在心头。不过,这段时间对他的抗压能力是极大的锻炼,从最开始每天只能思考3件事,到现在每天他可以承受20件事。“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”。

 

从70万到1.3亿

 

因为自己的专业是商业设计,在深圳的工作也是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兼设计总监,当时杜耕接的比较多的是产品的包装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。因此,在自己的公司刚刚创立的时候,杜耕主要开创了两个业务,商业设计和一家艺术馆。

 

设计行业是杜耕很热爱的行业,可是从深圳到天津多年以后,他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错了,设计行业确实是难以产业化的行业,竞争过于激烈,利润在下降。反而是艺术馆的发展很好,1999年底,一次艺术展览,从早上开门前的半个小时,就有观众和艺术家在门外排队等候,当天300多人踏着雪来看展览,让杜耕一阵感动,也让他意识到,天津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,让他看到了艺术品产业化的前景。

 

这时,杜耕想到一位朋友对他说过,“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文物艺术品产业上”。这句话启发了他,之后他将设计转为辅助业务,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营艺术品上。“先打好一口井,打深,挖出水来,再打另一口井。”杜耕这样形容自己的事业发展。就这样,他开始投入拍卖行业,投资1000万元注册了鼎天拍卖公司,并且取得了国家级文物的拍卖资格,这可以说是在公司发展中的再创业和转型。

 

杜耕说起初的时候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“津派书画”上。当时,全国性的艺术品行情大涨,海派、浙派、岭南画派与京派的艺术作品已经受到了长时间的追捧,对于杜耕来说,如果进行投资的话,需要以大搏大,而津派作品虽然价格也有提升,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。

 

他认为,大部分地方级的拍卖公司市场定位不清,拍品鱼龙混杂。为了避免走入这样的误区,在自己的拍卖公司成立之初,杜耕就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,坚持地域优势,以“津派书画”为主打。

 

诚信,这个被所有生意人挂在嘴边的词,对于杜耕来说有更为深刻的意义。2004年起,杜耕开始主持以“津派书画”为主题的艺术品拍卖会,他深知信用在行业中的重要性。为此他一直他秉承着一个原则,就是所有的拍品全都经过画家本人或画家家属的亲自鉴定,作品稍有疑问,便立即撤拍。而且杜耕还向所有的买家保证,如果有买家对自己已经拍到手的作品感觉“有疑问”,公司可以退货。在艺术品的收藏领域,最大的困惑就是赝品的问题,而杜耕用这种措施,不但树立了公司的诚信品质,更主要的是维护了艺术家的利益,也使得津派艺术品市场变得越来越“纯正”。

 

因为秉承着这样的原则,杜耕的拍卖越做越好,越做越大,由最初的一场只有70万元营业额,到今天,一场拍卖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.3亿元。而品类也从最初的“津派书画”发展到当代书画、近现代书画、瓷器杂项等。

 

从“坏”学生到客座教授

 

杜耕说,自己今后会在目前的策展、代理和拍卖等的基础上,向艺术类书籍的策划编辑、书画艺术的教育和培训,以及艺术金融创新等多方面延展。尤其是艺术金融创新领域,艺术基金、艺术贷款银行等项目都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 

艺术领域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积累,杜耕那一屋子半人高的书就是最好的证明,不过这仅仅是他藏书的20%。他说自己其实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,不过既然从事这个行业,了解相应的知识是必须的,每天挤时间看书也就成了必修课。其实,在学生时代,杜耕并不算是个好学生,而且可以说是成绩最差的那一类,英语成绩常是个位数,小学读了7年,不过现在他已经是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了。

 

他认为,学生中有两类,一类成绩很好,可以做老师,另一类成绩差,但是脑子灵活,就可能和他一样成为商人。如今的杜耕已经开始了心灵上的回归,从为生活为公司打拼的经营者,开始成为为自己的喜好而收藏的艺术家。从产品设计到美术设计,转型为藏家买东西,再到现在可以为自己买东西。杜耕闲暇的时候也会搞艺术创作,静下心来画画,抑或是出去旅行采风。他希望自己不仅是艺术品的推介者,而且是当代艺术和文化的传播者。

 

如今杜耕组织的拍卖会,拍品可以超过700件,品类从津派书画到当代书法、近现代书画、瓷器杂项等。创业初期把有限的时间资金精力放置在一个点上,把井挖深,挖出水来,现在他已经开始挖第二口、第三口井了。

 

新报记者 耿雅新   

 

给创业者的“普鲁斯特问卷”

记者:为什么选择这一行业?

杜耕:因为从小学美术,我对艺术一直很热爱,而且我适合这个行业。

记者:曾经的理想职业是什么?

杜耕:画家。

记者:如何得到的第一桶金?用来做了什么?

杜耕:投资了4张画。

记者:如何看待赚钱这件事?

杜耕:先是有需要,后来是对自身价值的体现。

记者:关于事业,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?

杜耕:投资过于谨慎。

记者:如何度过的事业瓶颈期?

杜耕:学习。

记者:事业发展最需要什么?

杜耕:人才与战略。

记者:你认为成功是什么?

杜耕:有幸福感。

记者:最大爱好是什么?

杜耕:吃冰激凌。

记者:最看重别人身上的什么品质?

杜耕:慈善与信仰。

记者:做过的最奢侈的决定是什么?

杜耕:收藏手表,尤其是陀飞轮表。

记者: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?

杜耕:弹钢琴或者拉提琴(小时候学过但失败了)。

记者:对目前的状态是否满意?

杜耕:满意。

记者:理想的人生状态是怎样的?

杜耕:做一名凭自己的喜好绘画,但不靠卖画为生的画家。

记者:有没有座右铭?如果有,是什么?

杜耕:没有。